五月的这里,太阳悬在西北和东北之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不会真正黑暗。天空中散发出强烈的蓝光,在最黑暗的时刻被水反射。你可以在仲夏周末的午夜在湖上划船,而不需要手电筒。
同样的,在六个月后太阳不会爬到地平线以上。整块大陆将陷入无边的黑暗,直到次年一月底。极光和星星成为这里最亮的自然光。在这个范围内的地区有着独一无二的风光,但真正要生活在这,你会愿意吗?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真的会得心理疾病吗?
日不落,夜不眠
想象一下,一年中有4个月,有两个月白天持续不断,有两个月夜晚也似乎永远不降临。这里是芬兰城市罗瓦涅米(Rovaniemi),位于芬兰北部,是芬兰拉普兰省的省会。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位于北极圈内的省会城市。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罗瓦涅米经常被称为芬兰的“北方女皇”。罗瓦涅米是一个以冰雪运动和冬季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它也因为临近北极圈而成为圣诞老人的故乡,圣诞老人村就位于罗瓦涅米附近。
这座城市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游客从世界各地前去探访。但每年有几个月,这里的生活非常极端。在罗瓦涅米,夏季的极昼大约持续两个月,从6月初到7月底。
这段时间,白天和夜晚之间的变化非常微弱,几乎感觉不到黑夜的存在。太阳似乎永远在天空中挂着,为人们提供持久的光照。很多人被这种现象所吸引,纷纷选择在这段时间来到罗瓦涅米,亲身体验这个独特而神奇的自然奇观。
夏季的罗瓦涅米被赋予了一种奇幻的氛围。在这个极昼的季节里,城市充满了活力,街道上的人们享受着阳光灿烂的白昼,仿佛时间停滞般延续。公园、湖泊和森林都展现出勃勃生机,而居民和游客们则沐浴在长时间的白天里,感受着北欧夏季的宁静和美好。
人们在这个季节里享受户外活动,野外露营、远足和划船等活动成为日常。城市中的咖啡馆和露天餐厅也在极昼时刻充满生机,成为人们聚集、交流的场所。罗瓦涅米的文化活动也在夏季达到高潮,各种音乐节、艺术展览和庆典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尽管白昼持续很长时间,但城市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他们通过科技手段,例如遮光窗帘和特殊的灯光设备,来适应长时间的白天和缺少黑夜的状态。这种习惯也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了体现,人们在这段时间内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工作节奏。
极夜长,无晓日
极昼过去5个月之后,罗瓦涅米即将迎来长达两个月的神秘极夜。在这段时间,太阳几乎整个时间都躲在地平线以下,导致城市长时间处于黑夜的状态。这通常发生在冬季,而在罗瓦涅米,极夜的时间大致从12月初延续至次年的2月底。
这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当地人工作、上学都是一样不落。而极夜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极光了。极光,也就是北极光,是一种自然奇观,通常在极夜的时候更为活跃。虽然极夜与极光的活跃程度不是严格相关,但由于黑夜更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这美丽的光景。
在罗瓦涅米的极夜期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极光的出现确实更为频繁。寒冷的冬季和漫长的黑夜为极光的表演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当然,极光的出现还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极夜期间正是它们频繁活跃的时候。
这使得罗瓦涅米成为极光爱好者的胜地。人们可以在漫长的黑夜中仰望星空,期待着绚丽多彩的极光在夜空中舞动。许多游客专程前来,迎着极夜的寒风,只为一睹这令人陶醉的光彩。
虽然极夜和极光不是严格绑定的,但罗瓦涅米的特殊地理条件和寒冷的气候确实为极光的观赏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追寻北极光的理想之地。
虽然看起来,极昼极夜两种现象各有各的美,也非常吸引大家的旅游兴趣,但真正住在这个环境之下,却是并不轻松。
身心的双重压力
在极昼期间稍微好一点,当地人可以利用充足的阳光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钓鱼,划船,徒步,骑自行车等。他们也会使用窗帘,遮光布,眼罩等工具来保证睡眠质量。一些人还会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以适应极昼的节奏。
但是当极夜一来临,对游客来说很新奇,但对于当地人来说日子就没那么舒服了。极夜不仅让白昼时间缩短,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一些影响。生理上,维生素 D缺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时间缺乏阳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食物摄取和维生素 D 补充,以维持身体的健康。而且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极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这可能与生物钟的紊乱和身体对于长时间黑暗的适应有关。
由于昼夜颠倒,人们可能会经历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易醒和早醒等问题。昼夜节律紊乱,这是受光和暗影响的睡眠和觉醒的自然周期。昼夜节律影响人体的许多功能,例如激素释放、食欲、消化和体温。
心理上,极夜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SAD),一种在冬季出现的季节性抑郁障碍。失眠也可能成为问题,因为长时间的黑夜可能扰乱人们的生物钟。社交隔离感也是一个挑战,人们可能因为缺乏阳光而感到情绪低落和寂寞。
正如老话说,事物都有两面性。极昼极夜虽然美丽,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不适。在极昼极夜来临时,罗瓦涅米的居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这一极端的自然现象。这时候有人还好奇,我国境内有这样的地区吗?
我国有这样的地区吗?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地貌多样,但是我国并没有像北极圈那样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极昼极夜现象主要发生在地球的极地地区,即北极圈和南极圈。
我们可以构想一个场景,我们手里拿着一个旋转的小球,就像地球在太空中自转一样。现在,把球的一个面对着一盏灯,这就是我们白天的时候,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部分。
地球自转是不停地进行的,就像那颗旋转的小球。但地球不是竖直自转的,而是倾斜的,就像是我们手里倾斜着旋转的小球。当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到某个位置时,某一半地球会更靠近太阳,而另一半则离太阳更远。
在北半球的夏季,北极附近的地区整天都会面向太阳,这就是极昼。相反,在冬季,北极附近的地区则整天都背对太阳,进入了极夜。
这种地球自转和倾斜的组合,导致了我们经历四季交替、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以及极昼和极夜的奇妙现象。
但我国位于赤道以北,处于亚热带到寒带的不同气候带内,不具备这种现象。我国的气候和日照情况因地而异,但没有像北极圈那样极端的情况。在中国,最接近北极圈的地区是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但即便在那里,也没有出现连续两个月的极昼极夜现象。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一个地区,由于其高纬度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夏季的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而冬季的夜晚也相对较长。
在夏季,阿勒泰地区的日照时间最长可达17小时左右,甚至更长。这是因为在极端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相对较平,导致白天时间相对较长。
相反,冬季的阿勒泰地区夜晚变得较长,最长的夜晚可达16小时左右。这是因为冬季太阳的轨迹相对较低,导致白天时间相对较短。
这些时间长短会因地理位置的具体经纬度、每年的日期和具体的气象条件而有所变化。总体而言,在高纬度地区,季节性的日照差异较为显著。
结语
在罗瓦涅米这座位于芬兰北部的城市,极昼和极夜交替,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独特的自然奇观。然而,极昼极夜并非只是美的交替,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身心的双重压力。
在极昼期间,人们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中,尽情享受户外活动,但随着极夜的降临,生活节奏和身体健康都面临挑战。维生素 D 缺乏、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和情感低落成为可能出现的问题。
极昼极夜的交替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体验极端,尽管城市通过科技手段适应了这一现象,但心理身体的适应仍然是一项挑战。对于游客而言,这里是神奇的探险之地;而对于居民而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则需要在美丽和挑战之间找到平衡。
虽然我国有一些地区在夏季拥有相对较长的白昼时间,而冬季夜晚相对较长,但并没有像罗瓦涅米那样经历连续两个月的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各地的日照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整体来说,并没有出现像北极圈那样极端的自然现象。
我国的地理位置使得我们未能经历连续两个月的极昼极夜现象。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和日照特点,而这正是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