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波兰目前共有17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其中自然遗产2处,文化遗产15处。
1. 克拉科夫古城
克拉科夫老城区似乎不需要介绍——于197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它是第一批被选入该名录的景点之一。老城位于克拉科夫市的正中,以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镇广场——中央广场(Rynek Główny)为自己的中心,因其古老的魅力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
克拉科夫中央广场一年四季都充满活力——其咖啡馆和马车总是对游客充满吸引力。老城广场四侧的美丽古建筑以及许多历史地标包括:圣玛利亚大教堂(Kościół Mariacki)、圣沃伊切赫教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文艺复兴时期的纺织会馆(Sukiennice,楼上设有国家美术馆)以及市政厅塔楼。
克拉科夫皇家大道(Droga Królewska)笔直穿过中央广场。该道始于圣弗洛里安教堂(Kościół św. Floriana),经过巴比肯(Barbakan),止于华丽的瓦维尔城堡(Wawel)——波兰国王安息之所。
相关链接:
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旅游地图及攻略:克拉科夫老城,维利奇卡盐矿,奥斯维辛集中营
2. 维利奇卡和博赫尼亚皇家盐矿(Królewskie Kopalnie Soli w Wieliczce i Bochni)
距离克拉科夫不远的地方坐落着维利奇卡盐矿——一座拥有700年历史的世界级纪古迹。这里的岩盐矿床自13世纪开始开采,从而使维利奇卡盐矿成为欧洲最古老的盐矿。第一批游客早在15世纪已经探索了该矿的深处。
维利奇卡盐矿拥有一座非凡的地下城市,包括300公里长蜿蜒的地下走廊、闪闪发光的雕塑、枝形吊灯、小教堂甚至舞厅——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用盐雕刻而成的!
该遗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12个指定遗址之一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维利奇卡盐矿的延伸,即博赫尼亚皇家盐矿同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3. 奥斯维辛-毕克瑙德国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Auschwitz-Birkenau)
奥斯维辛-比克瑙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在被占领的波兰建立的六个集中营和灭绝营中最大的一个。它由40多个独立的营地组成。在这里,110多万人被强迫劳动、遭受虐待、酷刑和杀害。这场种族灭绝的受害者大多是来自波兰和欧洲各地的犹太人。
作为这场反人类罪行的见证,奥斯维辛一号和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的遗迹于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该遗址是全人类纪念大屠杀、种族主义政策和野蛮行径的重要场所;是我们集体记忆人类历史上这一黑暗篇章的地方,是向年轻一代传承记忆的地方,也是警告极端意识形态以及否定他人人类尊严的诸多威胁和悲惨后果的标志。”
4. 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Puszcza Białowieska)
很久很久以前,波兰的土地上覆盖着古老的森林……如今,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波兰最珍贵的自然奇观之一——是曾经横跨欧洲平原的广阔原始森林最后也是最大的残存部分之一。
延伸到白俄罗斯深处,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的波兰部分作为比亚沃维耶扎国家公园受到保护。该国家公园面积约为105平方公里。其生物多样性使其真正独一无二。根据国家公园官方网站,这里有:
“……809种维管植物、3000多种隐花植物和真菌、近200种苔藓和283种地衣。……超过8000种无脊椎动物、大约120种繁殖鸟类以及52种哺乳动物。”
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名录,波兰的这一处也是欧洲最重的陆地动物——欧洲野牛(żubr)的栖息地。
5. 华沙古城
波兰首都的美丽老城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与克拉科夫中央集市广场不同,华沙的老广场于1944年8月,在华沙起义的期间被纳粹德国军队几乎完全摧毁。那么它怎么可能还在呢?
战后,华沙市民组织了一场重建运动,对老城区及其公寓式老住宅、教堂和中央广场进行了细致的修复。这是对13世纪至20世纪建筑历史进行几乎彻底的重建的一个非凡典范。
“华沙历史中心是被故意而且完全摧毁后经过全面重建的一个杰出典范。物质重建的基础是波兰民族的内在力量和决心——这些才带来了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遗产重建规模。”
相关链接:
6. 扎莫希奇老城(Zamość)
扎莫希奇的老城区确实很古老!这座位于波兰东南部的文艺复兴小镇建于16世纪,人口不到10万,位于连接西欧和北欧与黑海的贸易路线上。其风格一致的城市结构由创始人,首相兼皇冠大盖特曼扬·扎莫伊斯基(Jan Zamoyski)以及意大利建筑师,贝尔纳多·莫兰多(Bernardo Morando)根据意大利的“理想城市”理论进行规划。
扎莫希奇建于1582年至1591年间,主要建于巴洛克时期。为了让这里繁荣发展,扎莫伊斯基引进了不同国籍和宗教的商人:鲁塞尼人(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等。他还为该镇建立了学院。
扎莫希奇很幸运地躲过了二战的破坏。城内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布局和要塞,以及融合了意大利和中欧建筑传统的大量建筑。该遗址于199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7. 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Zamek krzyżacki w Malborku)
马尔堡城堡是一座中世纪砖砌城堡,也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的总部,曾是条顿骑士团的经济、军事和行政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按面积计算),也是欧洲最大的砖砌建筑!
这座城堡由条顿骑士团于1270年左右修建,位于波兰北部的诺加特河(Nogat)河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将这座城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称其“代表中世纪晚期基督教的戏剧状态以及其在神圣与暴力之间徘徊”。它象征着在欧洲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波罗的海人民被迫接受洗礼以及他们部落领土被殖民。
这座城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遭到严重破坏,其模范重建也使其成为保护工作的一座丰碑,无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在科学和艺术方面。
8. 托伦中世纪城镇(Średniowieczny Zespół Staromiejski w Toruniu)
托伦以米科瓦伊·哥白尼(尼古拉·哥白尼,Mikołaj Kopernik)的故乡及其美味的姜饼(pierniki)而闻名,但该城市并不经常出现在旅行指南中。尽管如此,它绝对值得关注!
托伦是波兰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首批定居点可以追溯到8世纪。后来在13世纪它由条顿骑士团扩建。到17世纪,该镇成为精英贸易站,远近不同背景的人们的聚会点。由于居民的多样化,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从砖砌哥特式到风格主义和巴洛克式的。在近代早期,位于皇家土地上的托伦是波兰四大城市之一。
托伦也是二战期间少数未遭受任何破坏的波兰城市之一。因此,其老城区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对于波兰来说是非常独特的。1997年,该市的中世纪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9. 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Kalwaria Zebrzydowska)风格主义建筑群和朝圣公园
“卡尔瓦里亚”是指通常建在象征着基督受难地点的一座山上的教堂群或礼拜堂群。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是波兰最古老、参观人数最多的耶稣受难地——占有六平方公里,路线长五公里。
该地方是在克拉科夫省长米科瓦伊·泽布日多夫斯基(Mikołaj Zebrzydowski)的倡议下建造的,他希望波兰的卡尔瓦里亚尽可能与耶路撒冷的原地相似。每个圣周,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都会举办一场耶稣受难剧——上演与耶稣·基督受难有关的事件。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的受难剧闻名于世,每年都吸引着多达10万名朝圣者。
1999年,该地因其景观、文化、艺术和宗教意义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10. 位于亚沃尔(Jawor)和希维德尼察(Świdnica)的和平教堂(Kościoły Pokoju)
西里西亚地区的亚沃尔和希维德尼察和平教堂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命名。它们象征着宗教宽容,并为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三世宣布的规定表明,它们不能类似于传统的教堂。
由弗罗茨瓦夫建筑师,阿尔布雷希特·冯·萨比什(Albrecht von Säbisch)设计的建筑从外观上看非常朴素,而其巴洛克风格的内饰因其多层主厅而相似于剧院。亚沃尔和平教堂的内部装饰的180幅绘画描绘了《旧约》和《新约》中的场景,而希维德尼察和平教堂的绘画则代表世界末日的景象以及周围城镇的全景。
350多年后,两座美丽的木结构建筑仍然屹立不倒。不幸的是,建于格沃古夫(Głogów)的第三座和平教堂于1758年被烧毁。2001年,两座教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1. 小波兰省南部的木质教堂
“它们之所以从我们的风景中消失得如此之快,是因为年复一年地会被烧毁”——斯坦尼斯瓦夫·维斯皮安斯基(Stanisław Wyspiański),波兰剧作家兼画家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波兰的木制教堂。不幸的是,由于其脆弱的性质,波兰已失去了其许多木制祈祷室——包括教堂、犹太教堂、东正教教堂和清真寺。
小波兰省南部的木制教堂位于:比那洛瓦(Binarowa)、布里兹奈(Blizne)、登布诺(Dębno)、哈丘夫(Haczów)、莱普尼擦·姆洛瓦纳(Lipnica Murowana)和森科瓦(Sękowa)等城镇。该地区的木制教堂风格——哥特式装饰和彩色细节——起源于16世纪后期。后来的建筑显示出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这些独特的建筑于200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2. 穆斯考尔公园(Park Mużakowski)
穆斯考尔公园(波兰语:Park Mużakowski,德语:Muskauer Park)是德国和波兰最大、最著名的英式花园之一。这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两国的共同遗产,因为它位于波兰和德国边境。该公园占地3.5平方公里(波兰)和2.1平方公里(德国)。
公园于1815年起由曾在英国学习的赫尔曼·冯·普克勒-穆斯考(Hermann von Pückler-Muskau)王子开始规划。后来,王子在巴特穆斯考建立了一所国际景观管理学校,并概述了建造一个大型景观公园的计划。该公园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覆盖整个城镇。
2004年7月,穆斯考尔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3. 百年厅(Hala Stulecia)
由创新建筑师马克斯·伯格(Max Berg)设计的百年厅于1911年至1913年间在弗罗茨瓦夫岛上建成。当时,这座城市是名为布雷斯劳的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这座不同寻常的多功能休闲建筑证明这座城市作为德国战略要地重要省份首府的重要性。
当伯格透露其计划时,没有人相信这种的建筑是可能的。此外,当圆顶完工、脚手架和木板被拆除时,很多人仍然都确信这座建筑最终会倒塌。钢筋混凝土结构似乎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建筑——圆顶直径67米,高42米。
1945年,苏联军队围攻布雷斯劳三个月,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但百年厅大部分幸免于难。该建筑于1997年和2010年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如今成为举办会议、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的场所,于200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4. 波兰和乌克兰喀尔巴阡山的木制东正教教堂
2013年,波兰和乌克兰喀尔巴阡地区的希腊天主教木制教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在波兰东南部,喀尔巴阡山脉与乌克兰接壤,16座木制东正教教堂体现了东正教和希腊天主教社区的遗产,从而代表了四个民族群体的文化。
这些教堂采用典型的水平原木结构技术建造,主要由针叶木制成,有石头地基、木瓦屋顶和三段式内部,用圆顶掩盖。这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发挥着其宗教作用。
15. 塔尔诺夫斯杰·古里(Tarnowskie Góry)铅、银、锌矿及其地下水管理系统
2017年,上西里西亚塔尔诺夫斯杰·古里历史悠久,由矿坑、洞室、走道和隧道组成的地下迷宫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传说,塔尔诺夫斯杰·古里的第一块矿石于1490年被犁出来引发了本地区的“白银热”。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一直存在蓬勃的采矿业——共有2万多个矿井以及150多公里的矿井走道(高度从0.6米到4米)。包括水道和排水隧道的整个迷宫绵延约35公里。
除了铅、银、锌老矿的地下建筑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还包括与该矿有关的其他28处物体,其中包括矿井、隧道(包括著名的黑鳟鱼坑道)、斯塔希茨(Staszic)供水站、19世纪采矿工业后景观以及市公园。
16. 克热米翁基(Krzemionki)史前条纹燧石矿区
2019年7月6日,波兰最新的一项被列入著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克热米翁基(或:克热米翁基·奥帕托夫斯杰,Krzemionki Opatowskie)史前条纹燧石矿区。
克热米翁基是位于波兰东南部的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的燧石矿区,也是欧洲最大的史前燧石矿群之一(与英格兰的格莱姆斯墓地和比利时的斯皮耶讷齐名一起)。矿区总面积78.5公顷,总有4000多个竖井,其中许多竖井通过小型水平通道(称为坑道)连接。其中的一些墙壁上甚至刻有罕见的新石器时代图画!
该燧石矿主要在公元前3900-1600年间开采,来自这里的条纹燧石主要用于制造斧头和凿子。公元前1800-1600年,克热米翁基的燧石开采开始减少。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该矿区几乎被彻底遗忘了,直到1913年才被重新发现。
17. 喀尔巴阡山脉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榉森林
2021年7月底,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四处遗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并对欧洲现有跨国自然遗址进行一处扩展。
对喀尔巴阡山脉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榉森林跨国世界遗产系列遗址进行跨越十个国家的扩建增加了该遗产普遍价值的突出性和完整性。该遗产目前由遍布18个国家的94个组成部分(包括波兰)组成。
山毛榉几乎没有受到干扰,表现出广泛的综合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