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主要由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三个地区组成,首都布拉格所处的地区是波西米亚,而第二大城市布尔诺(Brno)则是摩拉维亚地区最大的城市。
布尔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历史遗迹,这里也是文学家米兰·昆德拉和插画艺术家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的家乡。
这是布尔诺的旅游地图,可根据图上箭头游览主要景点。
1、卷心菜广场 Zelný trh
卷心菜广场也译作白菜市集、卷心菜市场,是一个露天市集,位于布尔诺老城中心,毗邻自由广场和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市集的历史可追溯到 1190 年,最初是一个综合市场,后来专门经营蔬菜和水果,并在15世纪获得了 “卷心菜市场” 的名称。
卷心菜广场是布尔诺的旅游核心区域,日常人声鼎沸,是体验当地日常生活风情的好去处。
帕纳瑟斯喷泉:广场中心的帕纳瑟斯喷泉(Kašna Parnas)建于 1695 年,是一个巴洛克式喷泉。喷泉顶部的雕像象征着欧洲,代表神圣罗马帝国,旁边的三个女性分别代表巴比伦、波斯和希腊文化,喷泉中部的三角形假山上还有神话英雄赫拉克勒斯的雕像。
堡垒剧场:位于广场东北角,是中欧地区最古老的剧场,大约建于 1600 年前后。剧场门前有莫扎特雕像,纪念他 1767 年圣诞节 11 岁时在此的演出。
老市政厅:初建于 1240 年,是布尔诺市最古老且最重要的非宗教建筑,其外部为新哥特式风格,内部是巴洛克风格,如今已转型为文化中心,举行各种展览、音乐会等活动。
市场特色:卷心菜广场是中欧地区最古老的目前仍在运营的蔬菜和植物市场,至今仍是布尔诺人重要的市场,每天都有早市,售卖新鲜的蔬菜、水果、花卉等,还有肉类、鱼类、烘焙产品、香料等。秋季丰收季是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当地农民会集中售卖新鲜卷心菜及腌制品,还会展示木制发酵桶、传统压菜石等工具,市集上的美食摊位还会供应捷克酸菜炖香肠和卷心菜煎饼。
地下迷宫:自从中世纪以来,储藏粮食的需求使得房屋必须有地下室。现在卷心菜广场下方还有中世纪的地下通道和地窖迷宫。
2、自由广场 Náměstí Svobody
自由广场是布尔诺另一个核心广场,2006年被辟为步行街区,它和卷心菜市场之间的区域就是布尔诺旧城最繁华的街区。
自由广场的历史可追溯到 13 世纪,当时称为 Forum Inferius。中世纪时,富裕市民和贵族在此建造住宅,使其重要性不断提升。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广场进行了大规模重建,许多房屋被拆毁并重建为文艺复兴风格。
鼠疫柱:建于 1679 年,是广场上最显眼的历史建筑之一,柱顶上有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底部有圣人的雕像,纪念在鼠疫中遇难的人们。
布尔诺天文钟:造型奇特的天文钟(Brněnský orloj)位于自由广场东部,是一个现代风格的黑石钟, 2010 年建成。钟的造型像一个 6 米高的套筒,有四个圆柱形孔,每天上午 11 点会从其中一个孔中 “射出” 玻璃球,能捡到玻璃球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
周边建筑:广场周围建筑风格多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利帕领主宫,其外墙装饰有神话和圣经人物以及葡萄藤的雕塑;还有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克莱因宫,建于 19 世纪中叶,铸铁窗饰精美;与之相对的是现代功能主义风格的科默ční 银行和玻璃幕墙的欧米茄宫,古今建筑交错,展现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3、圣彼得与保罗大教堂 Cathedral of St. Peter and Paul
圣彼得与保罗大教堂是捷克布尔诺最显著的地标建筑。Cathedral 特指天主教或东正教的 “大教堂”,区别于一般的教堂(Church),通常是一个教区的核心宗教建筑,规模和地位突出。
教堂历史可追溯到 1092 年,当时这里是一座罗马式基督教堂,14 世纪之后逐渐改建为哥特式风格,14 世纪后半期到 16 世纪后半期被改建成为现在的样子。
外观风格:它是一座以双塔形式存在的教堂,也是唯一长方形的哥特式大教堂,塔楼高 92 米,十分醒目,从城内任一角落都可清晰看到。教堂外墙古朴斑驳,始建于 1408 年,修建时间达两百多年,其间在哥特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精华,兼具不同时代的美。
内部装饰:教堂内部为巴洛克风格,有白色墙身,花窗上的宗教画惟妙惟肖。还有 19 世纪新文艺复兴式的祭坛和圣器室,建于 1525 年的石造布道坛,其周围有浮雕,十字架圣像也绚丽多彩,此外,教堂内还有 800 年前的涂鸦、13 世纪的地下室以及古罗马时代的墙壁和柱廊。
传奇故事:在 1618至1648 年的 “三十年战争” 期间,瑞典军队两次围攻布尔诺,久攻不下,于是决定在围攻的最后一天中午前仍不能胜利就撤军。11 点整,正当瑞典军队即将攻入城市之际,教堂的钟声敲响了 12 下,指挥官以为已经到 12 点,便遵守诺言撤兵,从此,教堂每天上午 11 点都会敲钟 12 下。
观赏亮点:游客可以爬上 124 级阶梯登上教堂塔顶,俯瞰整个布尔诺城市中心的美景,还可以欣赏教堂正面的彩色玻璃以及壮观的管风琴。
4、斯皮尔伯克城堡 Špilberk Castle
斯皮尔伯克城堡又译作施皮尔伯格城堡,位于布尔诺市中心西边小丘上,曾是整个欧洲最残酷的监狱。
城堡建于13世纪,最初是摩拉维亚侯爵的宅邸,后来历代领主不断对其进行加固和扩建。18 世纪被改建为军事要塞和监狱,囚禁了许多反奥匈帝国的囚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也将其作为监狱使用。1961 年,城堡部分被辟为市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展示布尔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斯皮尔伯克城堡外观简朴,完全没有布拉格城堡或者库伦洛夫城堡那种让人眼花撩乱的建筑样式,不过可以居高临下欣赏布尔诺的天际线。
5、图根哈特别墅 Villa Tugendhat
德国师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布尔诺纺织品业富商 Fritz Tugendhat 设计的图根哈特别墅是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建筑的瑰宝,2001 年被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根哈特夫妇在1930年入住别墅,1938年因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威胁,作为犹太人的他们被迫离开,前往委内瑞拉。1939年10月,别墅被盖世太保接管,1944年因炸弹袭击遭到毁坏,室内家具几乎完全损毁。1945年4月底,红军部队来到这里,后来别墅被当作体育场。
设计理念:体现了德罗“少即是多” 和 “流动空间” 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功能主义为核心,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利用铁框架结构使建筑内无需承重墙,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和视觉开阔感。
外观设计:别墅坐落于面南的斜坡上,从街道的高处看上去像是个低陷的、标准的矩形。建筑的基础是交叉于地面的、规则的栅栏中的细钢柱,其表面镀铬,隐藏了结合处的接口,外观简约大方。
内部装饰:内部装饰虽无多余的装饰物,但使用了天然材料,如半透明的玛瑙墙和稀有的热带木材,既简约又富有质感。许多家具由密斯・凡・德罗亲自设计,如布尔诺椅(Brno chair)和图根哈特椅(Tugendhat chair),这些家具至今仍在生产销售。
技术创新:使用了大量独特的技术创新,如两扇窗户设置于地面,配备独特的加热装置和空气流通系统等,在当时具有开创性。
6、摩拉维亚钟乳石洞 Moravian Karst
布尔诺热门景点摩拉维亚钟乳石洞位于市区北边约35公里处,是中欧规模数一数二的钟乳石地形、占地约92平方公里。这个占地广大的钟乳石洞区域有不少地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unkva洞穴和Macocha峡谷, Punkva河便是由Macocha峡谷开始渗入到下方的钟乳石地形、造就了目前的地质奇观。
7、人骨地下墓穴 Brno Ossuary
布尔诺人骨地下墓穴欧洲第二大人骨地下墓穴,仅次于巴黎地下墓穴。据估计埋葬着超过5万人的遗骸,大多来自17世纪和18世纪,主要是瘟疫、霍乱、三十年战争和瑞典围攻的受害者。
圣詹姆斯教堂的墓地在13世纪初就已存在,由于当时城市墓地建在城墙内,空间有限,于是引入了新的埋葬系统,即埋葬10到12年后,打开坟墓取出遗骸,将其存放在称为骨库的特殊地下地窖中,人骨地下墓穴就是这样形成的。
2012年,人骨地下墓穴经过维修后对公众开放。为了保持墓穴的庄重和肃穆,每次最多允许 20 人参观。